折疊 平板跑步機 – 劃時代的產品
跑步機是居家常見的運動器材,用以在原地跑步或徒步行走,其主要零件為一條輸送帶和一組電動馬達。
世界上第一台家用跑步機在1960年誕生,由美國威廉·斯托布(William Edward Staub)所設計,這半世紀以來科技的普及,跑步機的配備也越來越多元,除了基本的跑台、隔震、靜音等基本設置之外,有些產品也開始主打使用者感受,例如大螢幕、wifi功能,又或是雲端管理,結合自家開發App的系統,可折疊收納的 平板跑步機 ,以因應現代都市生活緊湊的生活空間。
這是我的鐵人故事
對於訓練「 只有累積,沒有奇蹟。」
台灣天氣多變,一年中總少不了數個梅雨、颱風、寒流、與酷暑的日子,尤其是台北的街頭,每到冬天東北季風,低溫下雨、又濕又冷,外出跑步真是不好受。
室內跑步是很多朋友喜歡的一種運動方式,他不僅能夠節約更多的時間,並且也會達到很好的鍛煉效果。在家裡跑步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來消耗身體能量,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室內跑步,會有哪些好處,以及怎麼做才能更有效減肥。
美國《洛杉磯時報》指出,鍛煉的強度決定你鍛煉的目的,減肥需要小強度、時間持續長的運動,這樣能消耗更多的脂肪和熱量。而高強度的運動,會讓肌肉越來越發達,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越練越苗條,有的人越練越壯實,根本的原因是從事訓練時強度的不同。
當人們進行低強度練習時,主要是由脂肪提供能量。所以,跑步機上的燃脂減肥項目,會引導人們進行長時間的低強度鍛煉。
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,跑步機有什麼優點,以及利用跑步機進行訓練時,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呢?
姐的經驗分享
正確跑姿
頭頸放鬆:腿不宜抬得過高,腰部自然直立,可以稍向前曲。
擺臂時要放鬆:以肩部為軸,彎曲90度左右。
當腳觸到跑步板的時候:保持膝關節的微曲,切記不要過分挺直鎖死關節,這樣的跑步過程會減輕對跑步者膝關節的損害。
輕步落地:有人跑時聲響特別大,這很有可能是用腳掌直接落地。腳掌直接落地會將地面對人體的反作用力通過骨骼傳到脊椎和大腦,這就是為何在跑步機上鍛煉之後有人感覺頭不舒服的緣故。應遵循從腳跟到腳掌的弧形落地方式,盡量輕輕落地。
錯誤跑姿
仰頭或低頭跑:傷害頸椎。
弓背跑:傷害胸椎和腰椎。
握拳或頸部緊張:使頸部肌肉勞損。
手握扶手:不利於全身參加有氧運動,減損鍛鍊效果
跑步機的優點
一、不受天候影響
這應該是跑者使用跑步機最主要的理由,不論刮風、下雨、大太陽、寒流、颱風、沙塵暴等各種天候,跑者都能在跑步機上進行訓練;台灣的夏天潮濕悶熱,冬天北部陰雨綿綿或寒流侵襲,在不良的天候下,偶一為之外出跑步當然可以,但若連續數天都是壞天氣,適時搭配跑步機來進行訓練就是個不錯的選擇。至少,跑完不用再晾鞋子了。
二、具有緩衝效果
對於跑步的初學者、年紀較大、與傷後復健的跑者來說,跑步機所具有的緩衝效果能吸收雙腳落地時對於下肢的衝擊,踝關節、膝關節、髖關節的負擔也會減輕不少;如果你是訓練量較大的跑者,在例行訓練中以跑步機取代部分路跑,也能因此藉由跑步機的緩衝效果,減少雙腿累積的壓力,避免疲勞性傷害。
三、穩定與安全的訓練環境
撇開操作不當的風險,跑步機相對於戶外跑步來說是較為安全的,尤其是對於住家附近沒有操場、只能夜跑的跑者來說,晚上在交通紛亂的馬路上跑步還是有些危險;路面的凹凸或歪斜也可能讓你扭到腳,不時衝出的汽機車或流浪狗往往也打亂了訓練節奏,在跑步機上練跑,按下開始鍵後就不會中斷、沒有汽機車、不用過馬路、不會有人擋道,能讓跑者全心專注於跑步。
四、能自由搭配多種訓練
有時你也許想在一成不變的慢跑或訓練中做點變化:先從輕鬆跑開始,長間歇加速,加個爬坡、陡升,回到平地,再來幾趟短間歇,最後慢跑收操;戶外跑步很難找到這種多功能、還要安全的場地,但這在跑步機上只要靠一根手指設定就能達成。
五、調整跑姿的好幫手
跑姿是許多跑者關心的話題,你知道嗎?不只是跑步初學者需要調整跑姿,不論再菁英的跑者,隨著年紀增長、不同的訓練安排、肌力與柔軟度變化等因素,跑步姿態和動作都是不斷微調的;由於在戶外跑步時會受路面起伏、環境變化、與天氣因素的干擾,對跑步動作的感受會比較遲鈍,即使左右腳有落差或動作不一,可能也感受不出來,只有在發生傷痛時,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動作有待調整。
在跑步機上跑步時,因為環境較密閉且安靜,跑姿的缺點會被放大,如左右腳落地的力量不同、步距差異、身體歪斜等,都會很明顯地感受出來,若跑步機前方有鏡子,更可以連同上半身一起檢視,有助於跑者調整自己的動作,保持平衡流暢的跑姿。
不管是通過什麼方法來減肥,都需要我們能夠長時間地堅持,同時還要控制熱量的攝入,尤其是對於漢堡,油炸食品,以及各種富含糖分和高熱的糕點盡量少吃,這可以讓你在跑步機上少跑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