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肺潛水
Diving
前言
近年來掀起一股潛水熱潮,但是你知道這項既優雅又自由的活動是怎麼來的嗎?
我們美麗的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,擁有總長1,134公里的海岸線,在早期海防管制還很嚴謹的那個年代,潛水僅限於軍事、工程、漁業等產業。這樣的限制一直到1986年解除軍事戒嚴,後續才有潛水愛好者在民間發展相關活動,但此時政府所制定的法令,仍是以管理漁業為主,若要說到更為成熟的發展與規劃,則要等到主管單位轉交由交通部觀光局管理的2000年以後的事了。
在台灣,經常潛水人口大約有10萬多人(持續上升中),擁有潛水執照人口約為30萬人,而每年新取得潛水執照的資格人數,約為4,000-5,000人。取得潛水證照需要經過一定時數的課程及訓練,又由於各國使用的潛水系統不全然相同,進一步衍生出各國潛水系統之教學。
水肺潛水
(SCUBA,Self-Contained Underwater Breathing Apparatus)指潛水員自行攜帶水下呼吸系統所進行的活動,只要你可以在水中呼吸,那就是水肺潛水。依照你使用的裝備,初步可分為開放式(open-circuit)或封閉式(closed-circuit)兩種呼吸系統。其原理都是利用調節器(Regulator)裝置,將氣瓶中的壓縮氣體轉化成可供人體正常呼吸的氣體。
現下較多人使用的系統是開放式呼吸系統,此種系統供應的壓縮空氣,經過轉化,給潛水員單次使用並排走。其缺點是經過一段時間後,必須回到水面上更換氣瓶。
封閉式呼吸系統則稱循環呼吸器(rebreather),此系統提供可循環使用的空氣。潛水員使用後,系統會將二氧化碳吸收,並且注入適當氧氣,再供應予潛水員。此類封閉系統可提供高氧(Nitrox)或多種混合氣體給潛水員使用,這樣的設備可延伸更長的潛水時間,因此價位也比開放式普通氣瓶要貴的多。
潛水證照
雖然世界各地潛水組織不同,但針對較為初階的潛水員訓練課程,教學及教材內容大同小異。每間潛水中心都會標示自己是屬於那個系統,這代表該間潛水中心的教材、核發的證照及教練,皆是依循該系統的規章去運作。
對於想考取潛水證照的你來說,這將會是前往世界各地旅行的一種新的方式。它就好比是一張水中通行證,只要有了它,你將開啟旅程中新的地圖與篇章,在開放潛水的區域裡,只要出示潛水證就可以租借裝備與進行潛水活動,不論是自由潛水或水肺潛水,都必須考取證照。如果沒有證照,你也可以選擇體驗潛水,但這種活動通常下潛的時間以及深度,都不會太久及太深,也需要教練的陪同。